序号 |
单元名称 |
要求(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时建议 |
教学载体 |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 |
教学环境说明 |
考核评价 |
备注 |
1 |
第一部分 总论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理论成果及其重大意义。
3.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4.明确旗帜至关重要。 |
1.明确课程开设目的及学习要求和方法。
2.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其重大意义。
3.能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分析、判断现实问题。
4.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坚定政治信仰。 |
一、课程内容、开设目的和学习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内涵
2.历史进程
3.理论成果
4.重大意义
5.认清旗帜,辨清方向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 |
多媒体
教室 |
一、知识练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理论成果是什么?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二、实践作业
“关注两会、看旗帜”—调查了解当前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有哪些?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
|
2 |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1.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
2.掌握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问题意识、责任意识。 |
1.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2.能看清旗帜,辨清方向。
3.认识伟人魅力,坚定崇高理想信仰。 |
一、毛泽东思想简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介
1.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活的灵魂是什么?
2.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3.简述 “三个代表”之间的相互关系?
4.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二、实践作业
从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中,感受邓小平非凡的人格及对你人生观的启迪。 |
|
3 |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熟练掌握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及其要求。
2.掌握党的思想路线,明确党和国家领导人决策的思想基础。
3.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1.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3.明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走自己的路,
4.提高反对墨守成规、教条主义的能力。 |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及基本要求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恢复
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2.简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相互关系。
二、实践作业
案例分析:校园考证热
|
|
4 |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1.熟练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领导力量及前途。
2.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内容。 |
1.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分清敌我友,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近代中国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如何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二、实践作业
干事业、做决策应首先应明确哪些内容? |
|
5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理论
|
1.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的过程,
2.了解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
3.认识革命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理论及重大意义
2.增强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科学决策的能力。
3.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走自己的路。
4.树立群众观点、政策和策略意识。
5.加强学生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
一、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的重要问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2.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能性)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基本途径
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及意义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4.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条件是什么?
5.简述农村包围城市,武器夺取城市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二、实践作业
谈谈你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
|
6 |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1.认识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及其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
2.明确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3.了解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战争思想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
1.理解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2.掌握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
3.明确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深远意义。
4.明确对待敌、我、友应持的态度,增强学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意识,提高学生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 |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关系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专题研讨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3.坚持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主要有哪些?
4.毛泽东提出的中共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其重要性何在?
5.毛泽东等关于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若干思想是什么?
二、实践作业
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
7 |
2.4 毛泽东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
1.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熟练掌握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3.基本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4.正确认识改造中的成绩与失误。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
1.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及其历史经验
3.明确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4.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
1.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四、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专题研讨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或过渡形式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3.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4.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及意义是什么?
5.何谓“四马分肥”?
二、实践作业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
|
8 |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1 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本质论
|
1.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明确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
4.学习理论创新的方法。 |
1.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2.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3.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 |
一、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专题研讨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论断?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
3.简述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实践作业
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阐述我们党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
9 |
3.2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1.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牢记发展是硬道理。 3.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掌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内涵
3.理解并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
4.坚定学生坚持自我发展的信念,提升学生谋划发展的能力。 |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发展是硬道理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专题研讨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
2.简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
3.简述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内涵
二、实践作业
谈谈你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发展是硬道理;要坚持科学发展) |
|
10 |
3.3 中国离发达国家有多远——
当前我国基本国情 |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及长期性;
2.深刻认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3.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4.明确邓小平决策的总方针。
5.能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国情,并且能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2、引导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明确邓小平决策的总方针,提高学生的决策水平。
|
一、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
二、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专题研讨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2.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什么?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意义是什么?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二、实践作业
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辨证思考. |
|
11 |
3.4 中国离发达国家有多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1.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2.了解邓小平决策的总方针。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4.能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决策水平。
|
1.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3.引导学生正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决策水平。 |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三、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专题研讨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2.简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意义。
二、实践作业
谈谈在今天你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
|
12 |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
1.明确邓小平“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2.了解当前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实现发展战略的举措
3.帮助学生树立既实事求是又有胸怀大志的决策情怀,提高决策能力。
4.解读当前政策,提高政策水平。 |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了解当前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实现发展战略的举措。
3.提高政策水平和决策水平。 |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
二、当前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实现发展战略的举措(以教材为本,紧跟每年两会精神)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专题研讨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2.简述当前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实现发展战略的举措?
二、实践作业
谈谈你对自主创新及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解? |
|
13 |
3.6中国变革——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1.认识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决策。
2.了解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巨大成就,加深对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和认同。
3.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4.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
1.理解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明确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及重大意义。
4.树立改革意识,锻炼改革能力。 |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决策
1.改革的必然性。
2.改革对象:一切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3.改革的性质。
4.改革的基本特点。
二、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3.如何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实践作业
试对班级管理制度提出改革建议? |
|
14 |
3.7 中国变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1.了解邓小平同志 “面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决策。
2.了解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巨大成就,加深对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和认同。
3.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自觉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
1.理解“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了解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巨大成就
3.理解和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4.树立开放意识 |
一、“面向世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1.理论依据。
2.对外开放的进程。
二、正确理解和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扩大开放的举措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如何正确理解“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为什么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二、实践作业
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谈谈你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建议? |
|
15 |
3.8 “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 |
1.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2.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特殊性。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学会市场经济思维方式。
|
1.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过程。
2.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特殊性。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培养市场经济思维方式。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市场经济的共性?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4.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行宏观经济调控?
二、实践作业
结合市场经济的特征谈谈市场经济体制下应确立怎样的思维方式? |
|
16 |
3.9改革分配制度,共享繁荣成果 |
1.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了解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3.把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的必要性及对策。
4.提高学生对好日子中的新困惑的醒悟能力,合法谋求、积累财富的能力。
5.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1.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新概括。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和客观必然性。
3.把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的必要性及对策。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二、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三、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的种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规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
5.为什么要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
6.收人分配不公的现象表现及解决对策
二、实践作业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拟订一个增加收入的家庭(或个人)计划? |
|
17 |
3.10 “世界工厂”的出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掌握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及区别。
2.理解并掌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3.为中国经济起航出谋划策。 |
1.掌握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及区别。
2.理解并掌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二、实践作业
观看电影《首席执行官》,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关键”和“两个坚持”。 |
|
18 |
3.11中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比较 |
1.了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
2.深刻认识为什么中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3.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异同。
4.提高学生民主执政的意识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能力,提高法律素质。
|
1.了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
2.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优点。
3.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异同。 |
一、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三、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异同 |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权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鲜明特点?
3.中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异同?
二、实践作业
当上级的指示不符合法律规定时,如何正确处理法.权.情的关系? |
|
19 |
3.12文化强国梦 美丽的中国梦 |
1.了解十八大对文化认识的新高度,进一步理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掌握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路——三个坚持。
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
1.了解十八大对文化认识的新高度,进一步理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掌握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路——三个坚持。 |
一、十八大报告对文化认识的新高度
二、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路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路
二、实践作业
主题演讲: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 |
|
20 |
3.13 文化强国梦 美丽的中国梦 |
1.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2.掌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四大举措。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为文化强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4.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
1.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2.掌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四大举措。 |
一、建设社会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四大举措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建设社会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2.简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四大举措?
二、实践作业
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能为文化强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 |
|
21 |
3.14走向和谐—中国从梦想到现实的追求 |
1.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涵义.主要方针政策。
2.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3.引导学生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
1.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
2.了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和谐社会的含义。
2.中国古人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教育。
2.就业。
3.社会保障。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性的认识
2.简述和谐的科学内涵
二、实践作业
和谐社会目标确认
|
|
22 |
3.15全球视野下的台湾问题 |
1.深刻理解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2.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法和平解决解决各种争端的能力、分清主流和支流。
|
1.使学生认清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把握台湾问题的实质和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3.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对台政策的新思路。
4.学会机动灵活,实事求是的灵活性决策方法,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法律意识。
5.掌握原则的坚定性与具体问题处理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决策方法。 |
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依据
2.法理依据
3.法律继承
二、台湾问题的实质
1.内战遗留问题
2.中国内政
三、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1.岛内台独势力
2.美国因素
3.日本因素
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路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简述台湾问题的实质?
2.中国政府在对台问题上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措施?
二、实践作业
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对策建议?
|
|
23 |
3.16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中国外交 |
1.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正确理解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3.把握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及基本原则。
4.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新理念及新风格。
5.提高学生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6.培养学生对霸权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认识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7.增强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的意识、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独立自主的意识。 |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
2.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
3.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
一、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新理念及新风格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有哪些新亮点?(举例说明)
二、实践作业
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局势、我国的国家地位及应对策略的看法及建议。 |
|
24 |
3.17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依靠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需要民族大团结、爱国统一战线作保证。
2.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增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意识和能力。 |
1.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
2.明确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事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3.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二、巩固和发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依靠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
2 |
教材.网络.电视等媒体资讯 |
案例教学法、读说议、角色定位法、情景教学法 |
同上
|
一、知识练习
1.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简述当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
二、实践作业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谈谈统一战线的作用。 |
|